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

與他人好好共處,從認識自己開始

在縮時職涯的課程中,瞭解到自己在職場中屬於挑戰型特質,在這次參與返校日活動中,因為參與MBTI測驗,更進一步了解到職場下的自己是甚麼樣特質的人。

Who am I?


    在收到測驗結果前,講師在跟大家說明這次的測驗的內容及給每個特質的定義後,讓大家先自評特質,再發給大家實際測驗結果,沒想到許多人(包含我自己)的測驗結果和自評的結果都有差異。
    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外向的,結果測驗出來是內向的,有些人認為自己顧及他人感受的,但測驗告訴你,其實你更在意的是事實,而非他人的感受,透過比較的確會讓我更了解自己的特質傾向

    1.母湯用來選工作!


   但這並非用來評斷每個人的結果好壞,因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,另外,也不適合用測驗的結果來決定那種特質的人適合甚麼樣的工作,擔任業務工作的人一定是外向的人?適合法務工作的人一定是注重事實的人?如果用這樣的想法,來選擇職務或調動下屬的職務,是相當危險的!


 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不同特質的差異和緣由,輔導長用幾個簡易操作的分組遊戲,讓我們可以有更深的體會,例如內向的人覺得外向特質的人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和他人互動、揪團聚會?外向的人會反問那不然你揪,認為內向的人有想法幹嘛不講?

   印象讓我最深的是原來自己是個不喜歡作計畫的人,難怪每次家庭旅遊前,喜歡計畫的老婆總叫我規畫行程,這對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,我認為只要選好飯店,到了目的地再說,這令握往往都是在時間快到時,才要燃燒小宇宙熬夜弄出來。

2.原來是這樣

    過年過節碰到長輩時,總是會提到我以前小時候是個超外向的人,喜歡和人互動,祖父常喜歡帶我去喝喜酒的場合,因為遇到敬酒時,總是喜歡搶著講祝賀吉祥話(自己的小孩也遺傳到😆),而我也為此沾沾自喜。
   這樣的個性到了高中產生了改變,回想改變的原因是
1.在某次的場合,瞭解到原來自己並不是那麼受同儕喜歡,以往認為只要自己成績或某方面表現的夠厲害,就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同,認為自己夠努力就可以讓事情有所改變,灌籃高手看太多,以為自己能和裡面的角色一樣制霸全國!

2.每次的挫敗,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跟外界求援,沒能發現要達成目標是要有合理計畫,不是喊一喊,然後拼命土法煉鋼就可以,而也因為運氣好,用自己的方法撐過門檻,也造成自己不夠大徹大悟!

3.高傲的內心不想承認自己的失敗,搞錯了方向,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造成對自己的不信任

  逐漸自己選擇沉默與觀察,認為這樣應該比較不會讓自己受傷,所以內向變成了顯性的特質,進入職場後,當然會有出現想要活躍在社交場合的衝動,但總是因為顧忌後果,而縮手。

 3.有機會改變嗎?


利用課程空檔,詢問輔導長這些傾向是會改變的嗎?幾歲以上就可以做這個測驗來瞭解自己是甚麼樣傾向的人?
得到的答案是:若遇到重大環境變化時,人的傾向就會有所改變,而最小的年紀是12歲以上就可以做測驗(幫兒子作筆記)。

理解自己、同理別人


   了解差異只是開始,重要的是自己在面對不同的環境和人物時,自己如何適時調整自己與外界互動,外向的人也許因為出門在外社交互動多了,所以反而回家就不講話,不作計畫的人在進入職場後,總是會需要滿足工作需求,規劃部門未來的進度。難道老闆都是喜歡作規畫的人嗎?不!有些老闆就是不喜歡做規劃,那公司怎麼辦?找個會作計畫的人當員工,讓他幫你做,然而有必要的情況,老闆/主管還是要自己會計畫。
 
  另外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平衡,如果我是太在意事實的人在討論事情時,是否要多留意他人的感受,調整自己的用字遣詞?而不是再讓同事內傷後,才辯解"我只是講事實而已,怎麼知道這樣講會傷到他?"家庭中的另一伴也是因為彼此不了解,而受傷更深。

   雖然調整的過程會讓自己不舒服,但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和練習,和這種不舒服共處,會發現自己跟他人相處更圓滑,更容易達成自己需要的溝通目的。

  很推薦大家有機會,都可以去做MBTI的測驗,但我想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協助你更理解測驗結果的導師,很謝謝這次的返校日活動和主辦人輔導長 Kenneth,也謝謝這次一同參與的朋友,透過互動,在信任的環境下,讓我可以更了解自己,成為更好的自己!


   如果你對不同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想初步了解,可以觀看以下公開影片:

 Amazon 貝佐斯的觀察(英文字幕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貝佐斯的觀察(英文字幕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